001 管理間接成本的時代已來臨

傳統的成本會計強調原料成本的控制、人工成本的效率以及機器運作的效率,然而當間接成本逐漸成為成本結構的最大宗, 傳統的成本制度卻束手無策。舉例來說 30 年前可能是 8個直接人工對應一個間接人員,由於自動化的設備的投資,以及產品及生產的複雜化, 30 年後的今天可能是3個直接人工對 8 個間接人員。間接成本成為全部成本的最大宗。用傳統的方法就是裁員,裁掉間接人員, 但是為什麼會變成3個直接人工必須要 8 個間接人員支援這種現況呢?直接把間接人員裁掉就可以解決成本增加的問題嗎?實際上, 30 年前可能只是生產 3 種產品每張訂單的產量是 10,000 件。現在可能是生產 1000 種產品,每張訂單的數量平均是 100 件。 每張訂單都必須統計它的成本,每張訂單都必須開立製造工令,都必須採購原料及外包,都必須驗收,都必須入庫,都必須領料,都必須付款,都必須出貨,都必須請款, 這些間接的表單作業就是公司必須要有很多間接人員的原因。如果將之裁員,可能導致公司大亂,到時候就又必須聘僱補回原來必須的人員,而且可能聘進來的都是生手, 必須投入成本及時間加以訓練。所以問題在於為什麼訂單數及產品種類會大量增加,而單張訂單數量會大幅降低呢?大家都知道,客戶永遠是對的,多種少量是現在的趨勢, 所以我們的客戶有這種需求,我們自然要滿足客戶。問題在於,新的生產環境下,成本結構已經產生大幅度的改變,多種少量的環境下必須要掌控批次〈Batch Related〉成本, 同時銷管成本成為大宗。傳統計算直接材料、直接人工、已分攤製造費用的成本會計制度,根本無法提供這些資訊。經理人在沒有攸關成本資訊的支援下,不能靠運氣經營, 有效的成本系統的支援是必要的,作業基礎成本制度〈ABC〉就是專門處理批次成本及銷售管理費用的利器。它可以明確算出每張工令、每次領料、每次出貨及收款的成本是各多少, 更正確的包括該張訂單的直接材料成本、各製程加工成本、換模及準備成本、訂單處理成本、採購及收貨成本、外包管理成本、付款及收款成本、領料入庫及出貨成本等資訊, 比起傳統成本制度則有更完整的成本資訊。因此在接單時的報價決策,客戶管理決策,產品組合決策,都可以提供更精細的成本資訊,可以藉由成本資訊產生競爭優勢, 這就是為什麼在90年代美國可以再度崛起的原因----知識、資訊、科技。

本文作者:薛兆亨會計師(銓祐公司資深顧問)

回上頁